妙手云醫
作者:仲崇星 北京豐臺醫院(橋南部)
感冒是臨床最常見的外感疾病,主要是由于感受風邪進而產生疾病,臨床表現為咳嗽、咳痰以及頭痛、發燒等癥狀,與西醫上呼吸道感染發病癥狀相似。感冒屬于表證,體虛的人極易反復發作,治愈比較困難,因此需要積極防治。感冒的反復發作,對人體危害極大,可引發鼻炎、肺炎等多種并發癥,同時對本身有高血壓、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者,可加重病情,影響預后。中醫認為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人體正氣缺乏,衛外不固,因此遇到風邪外襲,可引發疾病。本文旨在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在感冒防治中的應用效果。
臨床中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比如:1.心理護理:采用溫和的語言與患者溝通,消除患者緊張、抑郁等負性情緒,鼓勵家屬參與,多給予患者幫助,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以及護理。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護理干預。2.生活護理: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加強體力活動,根據天氣變化適當增添衣物,鼓勵喝水,保證休息的充足,注意室內環境通風。初期可飲用生姜大棗茶調和機體促進發汗,發熱時及時補充水分,注意慎用補藥。3.用藥護理:患者服藥后應做好保暖工作,適當飲用熱飲,發汗祛邪,同時密切注意身體體溫變化,做好體溫測量工作,如出現不適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。
感冒屬于中醫外感病的范疇,人體正氣不足時容易發生感冒,且容易反復發作,對氣道以及肺組織造成損傷,引發哮喘、心肌炎等多種嚴重并發癥,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。西醫目前尚缺乏治療感冒的特效藥物,往往采用對癥治療療法,短期內病情恢復較快,但遠期療效較差,且存在反復發生、反復用藥的情況。中醫認為,平時體弱者易于感冒,感冒病主要為正氣不足的表現,須強化機體的免疫功能,注意飲食,解表和健脾益氣。感冒主要涉及正邪虛實,正虛是本,外感為標。人體正氣缺乏,腠理失密,難以有效抵抗外邪,營陰失守,毛竅開放,此時風邪外侵,極易發生感冒;此外,風寒之邪在玄府內儲存,正氣虛弱,難以有效抵抗外邪,邪氣順著經絡,逐漸侵入機體內部,導致病情纏綿,加重病情,延長病程。所以,臨床對感冒防治,需益氣解表、標本兼治,強化護理措施,注重整體。CD4+、CD8+均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重要表達因子,前者可消滅和控制多種的感染,CD4+計數低于500時,就屬于免疫功能低下;后者為部分T細胞表面所具有的一種糖蛋白,能夠特異性地殺傷靶細胞。之前有報道顯示,通過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措施干預,不僅可以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、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機能,還能啟動免疫調節的保護性應答機制,直接抑制感冒病毒。分析其中原因,主要是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壓力,使機體炎癥指標下降,激活黏膜免疫預防機制,促進呼吸道黏膜保護性抗體形成,阻止病毒進入肺細胞,避免肺器官損傷,同時還能調節系統免疫應答,促進細胞免疫優勢發展。優質護理是通過強化護理管理,結合臨床實際以及需求,制定規范性、系統化的護理方案,充分體現“以病人為中心”護理理念,提高服務質量,簡化工作流程。通過臨床用藥護理,對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適進行講解,叮囑注意事項,溝通過程中,助于觀察患者心理動態,通過暗示、明示等,做好疏導,消除負性情緒,提高配合度,加快癥狀恢復。有研究發現,感冒病例年齡構成以25~59歲最高,5~14歲次之,再次為15~24歲,最低為60歲及以上者;患病人數在1月達到頂峰,可見未來防控重點時間為1月,重點防控人群為5~24歲的兒童和青少年。通過強化護理措施,做好患者體溫檢測,及時發現不適癥狀,合理處理,同時給予患者生活指導,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做好保暖工作,避免再次感冒;對心理壓力較大患者,增加醫患溝通頻率,給予疏導及安撫,緩解其心理壓力,轉變其精神面貌,保持患者積極心態面對治療,進而有效降低感冒復發率。綜上,優質護理干預在感冒防治中的應用效果良好,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,降低復發次數,加快疾病癥狀恢復,值得臨床推廣。
(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本平臺觀點)
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: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:粵ICP備14102178號
Copyright ? 2010-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